您好!欢迎来到惠州市三胜电路板有限公司官网!

IT西进:成都重庆西安"抢绣球"

2019-07-03 18:21:04 来源:三胜PCB 作者:三胜PCB世界 浏览:888

三胜PCB世界     11月12日讯 长三角为鸟头,环渤海和珠三角为两翼,成都为鸟尾的“飞鸟”状IT产业布局重心正在向鸟尾倾斜

“2003年英特尔投资成都的时候,成都高新西区还没有什幺企业,几年之后,成都高新西区就已经满了,需要扩容。”10月17日,参加第十届西博会的英特尔中国区董事、总经理戈峻如此感叹道。

这一天,英特尔宣布对成都工厂增资7500万美元,这已经是英特尔第三次增资。戈峻还表示,将在11月底完成对上海封装测试厂整合到成都的搬迁。而此前一天,更为重大的项目——富士康正式签约投资10亿美元建设成都生产基地。

其实,在西博会期间,“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”的表述频繁出现。5天之内,西部地区签订投资项目1339个,总投资额达5911.39亿元,比前九届签订的投资总额还多1400亿元。其中,电子信息产业占据大头。

成都市委常委、高新区管工委书记敬刚表示,高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,向西部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,这次西博会签约的企业,高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就占了60%以上。

成都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表示,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“飞鸟”布局,长三角地区为鸟头,环渤海和珠三角为两翼,成都为鸟尾。鸟头超前发展,两翼表现不够显着,而随着产业转移,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在崛起。

的确,电子信息产业的转移浪潮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表现得更为明显,不仅是承接产业转移,一些先进技术也率先布局到西部。甚至有专家预计,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正在成为IT产业的重心所在,“鸟尾变鸟头”。 
西部诱惑

事实上,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进行过一波“西进运动”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台资企业大举进入大陆,并在东部沿海地区进行投资布局,其中尤以上海、苏州等长三角地区为密集。

因为这些企业大多是代工企业,成本控制至关重要,西进大陆也主要考虑成本优势。然而,在沿海地区人力成本、商务成本逐渐高企之后,这些企业越来越面临经营压力,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裁员减负在整个IT产业中蔓延。

此时,再次西进成为必然。因为历史形成了成都等地的国家电子工业基地,而且西部成本优势非常明显。有人还做过调查,成都在土地、人力等方面的成本要比上海便宜16%左右,成都IT类人员的薪酬仅是上海的50%。

其实,西迁已经早在几年前开始,2003年,英特尔宣布在成都投资3.75亿美元建厂。目前英特尔成都工厂年产2亿片芯片。今年年初,英特尔又将其位于上海浦东的封装测试工厂整合到成都的工厂。

西部地区尤其是成都集中了大量科研院校,人才和人力资源很丰富。郭台铭说,富士康70万员工有10万是川籍员工。更为关键的是,国家鼓励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而实施了若干重要优惠政策。这对这些企业来讲,存在巨大的吸引力。

“我们去接触客商的时候,很多人都问西部大开发到底国家给了你们什幺好处,有什幺政策。尤其是这一次温总理在会上所宣布的西部大开发的‘三个不’,给台商投资带来了很大的利好消息,对我们招商引资工作也有很好的消息。”直接参与富士康项目引进的成都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郑莉说。

“在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之后,西部与其他地区有10个点的差异,这样沿海的产业转移是必然,而不是一个空洞的说法,这是一个必然,我们每天都在接触这样的企业,大家很关心的就是这个东西。”郑莉说。

不仅如此,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,一些对于西部投资的疑虑也正在破解。

2008年1月29日,主管商务及招商引资的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率团拜访富士康。在会见现场,郭台铭叫其部下拿出一幅中国地图问道黄小祥,四川到欧洲路线怎幺走?到南亚包括通过船运到达越南的通路的物流条件怎幺样?

郭台铭说,其实富士康现在沿海和中部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,他以后是不是往内陆走,往大西部走,就要看物流。物流条件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瓶颈。郭台铭关心的问题也正是所有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

事实上,这些疑虑正在得到解决。四川省提出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,新增10多条出川通道,在未来几年,成都到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将可以6小时铁路直达;而重庆市则依托长江航运,提出打造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。而西安与成都重庆铁路的贯通,也可以直通欧亚及东南亚。

“我们有市场有人才,政府再辅以政策,然后我们在物流上,现在在建的成南铁路,还有机场二枢纽,还有去年开通到香港的支线货机,还有这个月底就要开行的香港到阿姆斯特丹的747全货机承运的货运航班。”郑莉说。这些得到改善,产业转移就是必然的趋势。

因此,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在西博会开幕当天就表示:“经过多年发展,西部地区已经具备了承接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条件。”

板块西进 
今年6月18日,四川省委常委、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率队访问台湾,与郭台铭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。这个备忘录上,郭台铭觉得内容还不完整,自己又在上面手写增加了一个“LED”的项目。可以看出,其对成都项目的战略考量。

事实上,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,位于昆山工业园区的不少台资企业已经往西部地区搬迁。“金融危机是一个因素,但是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及梯度转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”戈峻说。

而数据也显示出这样的趋势,作为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,成都高新区今年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,仍然实现了逆势前进,取得了新的进展。

比如,仅今年上半年,高新区成功引进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,软件、服务外包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加速聚集。在此次西博会上,成都市高新区与富士康、思科、马士基等企业巨头签约,而且英特尔、中芯国际也纷纷增资。

而西部其他城市也吸引了不少IT企业的进驻。就在富士康与成都签约的前一个月,富士康与惠普的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项目也落户重庆,而台湾友达也正在重庆等地考察。

一位世界500强企业领导人在西博会期间对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表示:“如果不在中国西部布局,企业就没有完成在世界上的布局。”而黄小祥认为,随着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,西部地区正在成为各种资本的涌入地。

显然,这种涌入不是单个企业的进入,而将是整个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进入。在成都与富士康洽谈过程中,京东方投资30多亿元兴建4.5代TFT-LCD生产线,其后深圳天马也紧随其后。成都迅速成为光电产业基地。

随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,在政策的利诱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,一个个吃螃蟹的企业进入,并迅速发展起相关产业链。“富士康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,就是整合上下游的能力非常强。”郑莉表示,富士康过来会带动一大批企业入驻。 
由于英特尔的投资,使得与其关联的一些企业也接踵落户成都,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。戈峻说:“目前成都工厂运营上的采购基本上已经实现本土化,在成都和西部,绝大部分我们需要的企业都在这里了。”

不仅如此,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,另外一个更有价值的现象更值得关注,就是IT西进时,不仅是转移已经成熟或者相对落后的产业,而且把产业前沿的东西也带了过来。

“成都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科技中心的定位,我们是希望有高技术含量的这样一些项目落户,而不是简单的制造加工工厂,所以这一点在一开始的时候,我们省市主要的领导就跟郭台铭交流得非常清楚,直到后一刻我们都还在请他提供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,他的技术是不是优秀的。”郑莉介绍说。
三城角力

就在IT产业大举西迁的过程中,“西三角”的成都、重庆和西安三个特大中心城市随即展开贴身肉搏。

今年,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,重庆进一步与台湾广达达成协议,准备建立4000万台笔记本的加工基地。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表示,这新增的6000万台笔记本预计对外销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。

实际上,重庆的野心也很大,不是只把惠普带过来,他又瞄准的富士康其他项目。而在成都对富士康的引进过程中,重庆和厦门也加入到竞争当中。今年8月,重庆和富士康集团签署了投资协议,9月,富士康也和厦门签署了一个合作协议。

“由于成都地处西部,在这个产业上,跟厦门和深圳等地争的话,地处西部存在一个优势,但是相较重庆来说,都是西部的城市,互相之间的竞争就显得尤其激烈。”郑莉说。

其实,在IT西进过程中,成都、重庆和西安几乎在每个项目上都展开贴身肉搏。从前几年的英特尔的投资,乃至前不久阿里巴巴的投资,这些项目几乎都令三个城市倾巢而出。

在整个西部,乃至中西部,成都在电子信息产业格局中居于龙头地位,但是,这些城市对此在发起冲击。之前一直以重工业为支柱的重庆市就提出要“改写中西部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”。

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就表示,要推动重庆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为第一支柱。到2012年,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要实现3500亿元左右,占到全市“总盘子”的20%~25%。

而这引起四川方面的危机感。其实早在2007年4月13日,着名经济学家、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教授就致信省长蒋巨峰,对四川省电信产业发展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。林凌教授向省领导建议,重提“一号工程”的口号,强化“一号工程”的发展。
 
“重庆的产业走向和成都还是不一样的,成都的IT业应该比重庆要领先,重庆现在在奋起直追,但是从技术上来说比成都要差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边的人才和人力资源,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,人才是指研发、管理,人力资源是指普通员工,这些成都都具有很强的优势。”业内人士表示。

当然,刘勇认为:“重庆引进富士康项目后,可以延续在IT制造方面的产业链,而成都在软体开发,包括嵌入式设计软体方面形成互补。成都与重庆的互补性强。”刘勇认为,西部几个城市之间竞争会形成一个自然平衡的过程,即使同样的芯片,也会各有侧重。